995健康网|亚健康|饮食禁忌|中医拔罐|房事养生
您现在的位置:995健康网>> 糖尿病>> 糖尿病资讯>>了解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科学饮食

了解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科学饮食

>> 返回 糖尿病 首页
"了解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科学饮食"的内容简介:

糖尿病性肉体病 糖尿病性肉体病的知识,相识血糖天生指数,引导迷信饮食,比年来,血糖天生指数index,GI)作为一个新见地,已被重办糖尿病病友和大夫普及承袭,并末端运用这一见地来引导糖尿病饮食。GI是一个形貌差异食品的升糖技艺的目的,GI越高,标明食品高涨血糖的速率越快...

阅读全文

近年来,血糖生成指数

index,GI)作为一个新概念,已被广大糖尿病病友和医生广泛接受,并开始利用这一概念来指导糖尿病饮食。GI是一个描述不同食物的升糖能力的指标,GI越高,表明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

了解常见食物的GI值,对于指导糖尿病合理饮食有重要意义,选择同类食物中GI值相对较低的,可以减慢血糖升高的速度,减轻因血糖波动较大对机体的伤害。那么,只要选择GI值较低的食物就能做到合理饮食了吗?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首先,从食物本身的角度讲,并非所有低GI食物都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当您对照食物的GI表选择食品时,可能发现油炸食品、含脂肪较高的肉类等食物的GI值并不高,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食物升血糖能力不强就可以多吃。殊不知这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对身体非常不利的成分,且热量非常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脂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结果得不偿失。

其次,从患者角度讲,也需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辩证地选择食物。一般来说,GI较低的食物其消化吸收速度比较慢,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功能较差,消化吸收能力差,如果一味地选择GI较低的食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营养成分不能吸收以及便秘等问题。因此,不能强迫老年人改变以稀饭、粥类等GI值较高的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相反,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法来降低这类食物的GI值,比如喝粥的同时多吃些蔬菜,另外可以配合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的药物(如拜唐苹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建议三大营养素供能的比例分别是: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类20%~30%,蛋白质15%~25%。由于过多的脂类和蛋白质摄入可带来血脂紊乱、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加重肾脏负担等后果,因此尽管碳水化合物GI值相对较高,但仍应作为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而对于GI在糖尿病饮食中的指导作用,也必须以合理的饮食结构为基础,辩证地利用。

根据GI来区分食物,分为高GI食物,即GI>70;中GI食物在55~70之间;而当GI<55,称为低GI食物。高GI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进入血液迅速,血糖峰值高;低GI食物在胃肠内释放缓慢,吸收率低,血糖峰值低,下降速度慢。由此可见,GI能确切地反应食物摄入后机体的生理状态,是衡量食物引起人体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因此它代表了食物的生理学参数,是对食物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很多因素可以影响食物的GI值:

①食物的种类:如豆类<谷类;大麦<小麦;苹果<菠萝;②成熟度:淀粉的糊化程度越低,消化率越低;③直链淀粉:其含量越高,GI值越低;④膳食纤维:其含量越高,GI越低;⑤食物的物理特性:淀粉颗粒越大,GI越低;米饭放冷后,GI变低;⑥加工烹调方法: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GI越高。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根据GI选择合理饮食呢

1.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要把好主食这个关。每天碳水化合物总量应当占总热量的55%~65%,且不低于150克。

2.尽量选择低GI和中GI的食物,如粗粉馒头、黑米饭、二面窝头等。

3.选择高GI的食物时,控制血糖的方法:①改变烹调方法:除非特殊需要,不要将食物做成软的或泥样的;将GI值高的与GI值低的食物混合,如玉米面、黄豆面与白面混合制成的窝头或丝糕等;②同时进食高低不同GI的食物;③加用拜唐苹:这是一种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可以达到降糖的目的。

科学饮食,我们一样可以尽享美味人生。

关于糖尿病治疗的更多资讯!
关于糖尿病常识的更多资讯!
关于糖尿病预防的更多资讯!
关于糖尿病病因的更多资讯!
“了解血糖生成指数,指导科学饮食”相关的专题!
  • 暂时没有相关专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王巍)

推荐专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关于糖尿病疾病的更多资讯!
关于我们|产品中心|营销服务|合作洽谈|服务声明|招聘信息|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推广服务

995健康网-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995jk.com 站长邮箱:271533443@qq.com

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19001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