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抑郁症靠近糖尿病人,心理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多见,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对血糖控制造成不良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糖尿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来自他人的体贴和关怀。
“糖尿病”与“抑郁症”表面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有1/2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糖尿病”与“抑郁症”表面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有1/2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阴霾,而且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也十分不利。
临床病例:张大爷为人豪爽、喜欢交友,街坊邻居不管谁家遇到难事,他都愿意帮上一把,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张大爷去年查出糖尿病,每月光医药费就要花去数百元,而自己每月退休金不足千元,老伴没有工作,子女又下岗,这让原本经济上就比较拮据的张大爷家捉襟见肘。
渐渐地,原来那个声若洪钟、快言快语的张大爷变得话少了,人蔫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从前在家找不着人,现在是撵都撵不出门,街坊邻居都说张大爷像变了个人似的。家人带他去医院看病,心理医生给他做了一系列测试,结果证实张大爷患了“老年抑郁症”。
常见七大“抑郁”表现
简单地说,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思维迟钝、行为迟滞以及各种躯体化症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
1、情绪低落,占100%,有晨重夕轻的特点。
2、思维迟缓,即记忆力减退,大脑反应慢等,占86%。
3、兴趣寡然,生活空虚,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常个人独处,占85%。
4、伴有焦虑,占82%。
5、睡眠障碍,早醒为其典型表现,占80%。
6、性欲减退,占66%。
7、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者,占61%。
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症
糖尿病患者产生抑郁的原因主要有:
1、抑郁症的产生与脑内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水平下降,神经内分泌紊乱有一定关系。动物实验证明糖尿病有类似改变,因而糖尿病患者易患抑郁症。
2、糖尿病治疗需要患者高度自觉的配合和监测,对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如控制饮食和锻炼常耗费病人很多精力,往往要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生活自由度大为受限。加之病后收入减少,长期治疗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极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
3、血糖的反复波动、对并发症的担心与恐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4、许多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脑、肾、眼、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情绪低落。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危害大
糖尿病并发抑郁是十分有害的,因为抑郁症与糖尿病可以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会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加之糖尿病发展的最终结局多会引起其他重要脏器(如眼睛、肾脏、心脑血管等)的并发症,使不少患者由此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这种负性情绪不仅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还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反过来,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会使病人更加悲观失望,加重患者的抑郁状态。严重抑郁除了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以外,甚至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因此,糖尿病病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尤其是抑郁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
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多集中于糖尿病本身,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则往往被忽视。目前认为,糖尿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在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心理治疗。
通过实施糖尿病教育,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告知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悲观情绪和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全社会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减轻其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对于症状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抑郁药物(如百优解)治疗。
心理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多见,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对血糖控制造成不良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糖尿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来自他人的体贴和关怀。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责任编辑:晓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995健康网-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995jk.com 站长邮箱:271533443@qq.com
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19001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