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药物控制、运动干预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3个重要环节,专家为糖尿病干预治疗开“运动处方”。
心理调适、药物控制、运动干预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的3个重要环节。尽管人们对这些概念已不再陌生,但却仍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难以掌握科学具体的康复方案。
近日,以“你我动起来、健康一起来”为主题的健康之星评选活动到达上海分站。活动现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吴坚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赵家胜副主任医师以及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为患者解读了这一综合治疗方案。
优化心态,积极走进阳光地带
真正的治疗不仅是生命的维持,更要通过身心全程呵护,重建患者积极生活的快乐心态,真正走进心灵“阳光地带”。对此,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坚主任医师指出,心态调适是不少糖尿病患者需要跨越的鸿沟,能否摆脱病患心理直接决定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本身意志消沉,把自己当“病人”看,就会习惯性地消极拒绝药物、运动等干预治疗,而这对于长期的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坚持治疗,长远改善血糖指标
我们知道,面对不同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少人往往也会陷入选择性误区:比如对胰岛素存在一定的顾虑。事实上,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此,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赵家胜副主任医师强调,目前国际最新的治疗观点认为,早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的各项指标。
得当运动,制订方案循序渐进
不少人知道合理运动对于糖尿病疾病控制的重要性。那是不是只要运动就能改善糖尿病呢?答案很明显。只有制订了详细的运动方案,根据自身不同的血糖状况安排个体化的运动才能让运动干预真正发挥作用。
对此,赵家胜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运动不可莽撞盲目。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年龄、身体条件和病情的不同,所做的剧烈程度也因人而异。
科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最好采用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此外,在运动前要经医生检查批准才可进行运动治疗,运动之后还要做一些整理运动。
同时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提醒糖尿病患者:运动频度和时间应有讲究,建议每周锻炼3-4次最为宜;运动锻炼不应间断,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其积蓄作用将减弱;一天中适宜的运动时间应为早晨或下班后,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进行运动。
>>>实用宝典糖尿病患者“健身菜单”
最轻运动:30分钟持续消耗90千卡热量:散步、购物、做家务、打太极拳。
轻度运动:20分钟持续消耗90千卡热量:跳交谊舞、做体操、平地骑车、打桌球。
中度运动:10分钟持续消耗90千卡热量:爬山、平地慢跑、打羽毛球、上楼梯。
强度运动:5分钟持续消耗90千卡热量:跳绳、游泳、举重、打篮球。
运动前后注意事项
运动前:
-需经医生检查批准后方可开始进行运动治疗。
-运动前注意检测血糖,若血糖高于15毫摩尔/升时不要运动;若血糖过低,则应加餐,运动前多饮水。
-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含糖饮料等,并佩戴糖尿病病人信息卡。
-运动前5-10分钟先进行低强度的有氧热身运动,严格避免屏气动作,防止收缩压升高。
-在运动时多穿宽松的衣裤、柔软的棉线袜、合脚的运动鞋。
运动中:
-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运动后:
-运动结束时需做5-10分钟的整理运动,如弯弯腰、踢踢脚等,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次的水平后再坐下休息。
-运动可引起食欲增加,应注意饮食控制及药物调节。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责任编辑:晓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养生是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995健康网-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995jk.com 站长邮箱:271533443@qq.com
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19001066号